纯电能耗、馈电油耗测试标准设计

很多评测车辆油耗或能耗的内容在我看来就是过家家,玩玩而已,背后是否有水,常常引起相当大的争议。比如所谓的续航达成率,更是一个争议最大的项目,很难有公平可言。

由于不同车型之间因为动力参数、整备质量以及评测时的实际载重、路况、行驶方式和天气等都会有差异,使得评测结果并不见得公平或严谨。

首先,评测项目中,综合油耗或能耗是最没有可比性的一项,不同车型之间的电池容量、整备质量、系统效率等很多客观因素都有差异,再加上评测环节的人为因素,使得这一项目难有公正可言,无法做到。

在众多测试项目中,唯独经过恰当的规划设计,可以在纯电、亏电2个项目上排除干扰因素,取得合理、公正的对比结论。其它测试项目干扰因素太多,难以做到统一标准。

指标定义

纯电能耗:单位里程耗电量,计量单位:kW/100km,即“度/百公里”。此指标代表整车三电效率。

馈电油耗:单位里程单位馈电量的耗油量,计量单位:L/(kW*100km),即升每度每百公里。此指标代表动力系统整体热效率和三电效率。

请注意,目前多用升每百公里油耗来代表馈电油耗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,有些自重很轻的车(车重包含电池,可以是车身轻,也可以是小容量电池,也可以是二者兼有)以这种方式来标定是占便宜的,完全可以用小容量电池、缩水的车身结构(车身重车轻)和较低热效率和传动效率的动力系统来达成与车身结构安全(车重)、大容量电池配合较高热效率和传动效率的动力系统同样的馈电油耗,甚至更低。这种情况下,消费者明显买到的是以牺牲被动安全、舒适性、乘坐空间而达到的看似更省油的汽车。

基本原则

在以2款以上的车型对比为目的评测中,应当满足以下条件:

  1. 整车载重相同,包含燃油、人员以及行李等一切。
  2. 互为竞品的同级别车型。
  3. 结伴同行,线路完全相同,同停同驶并保持速度一致,平稳驾驶,根据需要设计高速、市区及快速路等路段比例。
  4. 整车为原厂配置未经改装,如使用电子设备,则设备给车辆带来的电气负载总功率应相同。
  5. 轮胎为原厂胎并符合原车胎压要求。

测试项目及设计

纯电能耗

无论是纯电车或插混车,在同类车之间都可以进行此项测试,无论其电池容量与续航里程。测试方法:

  1. 测试前,所有车辆充满电。
  2. 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,经相同线路行驶,同停同驶并保持同速相随。
  3. 直至其中之一因缺电而停驶或触发强制保电,记录行驶里程,所有其它车辆一并停驶,使用拖车运回充电处。
  4. 使用相同充电设施,保证充电设施效率相同,再次充满,计算各自的充电量。
  5. 以最终的充电量除以里程可以计算出单位里程的纯电能耗。

以同样的方法可以测试开启空调时的电耗,但此项目并不严谨,原因如下:

  • 制冷或制热系统设计不同可导致系统效率不同。
  • 车辆的自身内容积不同导致制冷或制热所需的换热量有差异。
  • 车身隔热性能不同,存在不同的外界热量影响,例如玻璃角度影响透光量、是否有贴膜以及膜的阻隔性能差异。
馈电油耗

对插混车之间的馈电油耗对比,需要抛开不进行耗电行驶的状态,因此用以下方法可以测试亏电油耗。

  1. 使所有车辆满油低电量状态下,触发强制保电(具体方法依各车型定义的阀值触发),出发地点选取在距离加油站的合理距离内,使车辆行驶至加油站时补电量不超50%。
  2. 同时出发,经相同线路行驶,同停同驶并保持同速相随。
  3. 到达加油站后加满油箱,计算行驶里程和加油量。
  4. 由拖车统一运回充电处,使用相同充电设施再次充满,计算各自充电量。
  5. 用纯电测试项目第4步测得的满电充电量减去上面所得充电量,获得馈电量。
  6. 第3步获得的加油量除以上面所得馈电充电量,再除以行驶里程,得到最终的馈电油耗。

同样的思路也适用于纯油车的油耗对比。

我可以保证,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电耗、馈电油耗绝对准确合理,对比更公平。